DDR爱好者之家 Design By 杰米

日本设计,可以说是世界设计大军中的一面旗帜,在设计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装帧设计、字体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做的都很出色,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设计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细观日本的设计可以发现他们的设计注重细节,在人性化的方面考虑的也很全面,有一种人文色彩在其中,日本是个开放包容进取的民族。在吸收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将本民族的精髓融合,西方同行多会用「禅」去形容他们的设计精神,优雅、简洁、疏密把控等方面是我最为欣赏的。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细读日本设计界的大师著作,能很清晰的觉察到大师身上的「反思」精神,如原研哉提出的「ReDesign」观点,把每件产品已固化已形成的形态放到一边,从最初的起点去重新审视它,才能找到新的切入点,但同时他也强调设计不是「创造新产物」。不过,在现有基础之上重新定义改良往往比创造一件新事物还要难,因为当你面对牙刷时会想它「本该如此」或「全世界的牙刷都是如此」而放弃,当回归本质时才能看到新的一面。

严谨细致负责,是大多数日本设计师给我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日本人无论什么职业细致敬业程度都是各国人民都认同的。对于设计师来说洞察细节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在设计工作中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定位做全面细致的调研,在产品的细节的处理上,他们大多都会仔细揣摩。有时一个小细节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重要甚至察觉不到,但在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Goodmor宁在思考一个问题,若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出类拔萃的设计师或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设计水准都能保持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就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下面我将从设计的产生,日本设计的发展以及中国设计的发展这三方面来谈。

在此感谢我的助理 @喜欢摄影却又爱画画的设计师 的辛勤付出。为文章的创作收集了大量资料。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一、设计的产生:

设计概念是怎么产生的?正如美术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一九O二-一九八三,英国建筑史学家,一九六七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金奖)在其著作《现代设计的先驱》中所介绍的,设计的源流可以追溯到社会思想家约翰。拉斯金或同样是思想家也是艺术运动家的威廉。莫里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形成的"设计"的思想,这可以被视作现代设计的原点。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给经济带来了活力。但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产品仍然保留着过分装饰的王朝气息。机械化程度的落后,使得这些产品的造型不具备足够的美感,这从一八五一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可见一斑。手工品因为经过了人们反复的打磨,造型接近完美。但这些人类的精华却被机器肤浅地模仿了。原本精美的造型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到了歪曲。

机械化生产速度惊人,粗糙的产品大量出现。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面对眼前的景象,开始感到了危机,为旧日审美的流逝而备感痛心。传统的手工文化形成的精细、优雅风格在欧洲由来已久,粗糙的机械制品与此格格不入。两相对比,手工制品所独有的纤细美感更加得到了体现。即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约翰与威廉正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呼声,给这个失去了节制的急促时代敲响了警钟。这也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对工业机械产生的反弹。现代设计的概念由此诞生。

然而,潮流不可逆转。无论人们怎么反感机械化生产,一个时代就这样到来了。快速而大量的生产与消费是产业革命的直接产物,这是人们的意愿所无法左右的现实。尽管约翰在其著作和演讲中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威廉更是以其艺术研究活动作为实践,但是时代一路向前,这种对传统手工业的追忆和复兴无法汇聚其中,更无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但是他们所坚持的那种由手工技术带来的美感,却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如何平衡地创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何处着眼才能对这种关系进行准确的观察?后来的设计运动家们继续思考这些问题,他们所给出的答案最终成为深刻影响社会变革的思潮。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二、日本设计的发展:

日本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两大组织,"日宣美"和"日本设计中心"。正因为这二大组织的存在,才让日本在二战后,设计行业能迅猛发展,一举成为设计界的亚洲霸主。

日宣美

"日宣美"作为日本战后第一个全国性的设计团体于1951年6月在东京成立。其宗旨是:"为了明确我们只能的真正所在,为了把宣传美术的概念固定下来,为了保护设计工作的一切权利,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和幸福而把彼此联结起来,为了提升工作的价值,团结各界,参加这个让社会变美,变幸福的世界新美术运动"。

日宣美每年在东京等日本的主要城市举办"日宣美展",从1953年第三届日宣美展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作品,令众多优秀设计人才脱颖而出,日宣美也一跃成为发掘并培养战后新一代设计师的摇篮而备受瞩目。

在日宣美延生之前,就不得不提一个叫做"广告作家恳谈会"的团体,这是战前为促进当时不断涌现的团体之间的交流而于1938年成立的组织。其设计部门的成员在其成立的10年后,几乎全部成为重建日本广告和设计领域的主导者。

1950年12月10日原"广告作家恳谈会"的成员们聚在一起,为了给当时所谓的广告美术家和商业美术家创造横向交流的平台,成立了名为"东京广告作家俱乐部"的团体。第二年便以山名文夫、新井静一郎、河野鹰思。龟仓雄策、原弘、今泉武治、高桥锦吉7人为召集人,开始筹备"日宣美"的创立工作。

在日宣美成立的最初10年中,日本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展览与活动,各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构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后设计复兴运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宣美通过展览向普通观众传达了一种信息,那就是"要实现日本复兴,设计不可或缺"。

1952年4月美国设计师雷蒙德·洛伊设计的香烟"PEACE"发售,高达162万日元的添加设计费引发热议,激发了社会对设计的极大关注。日本设计开始有了一连串的动作,"全日本广告联盟"成立。日宣美会刊《JAAC》开始向全国会员发行。"每日产业设计奖"(现在的每日设计奖)成立。

在这样急速发展的设计大潮里中,1955年在日本桥高岛屋举办的"平面设计'55"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依然以手绘海报为主的时代,此次会场的作品都是使用了摄影、照相植字、印刷等手段,作为在实际工作中被印刷出来的作品,明确显示出与社会紧密相关的平面设计的价值。

这是日本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的出现",作为一个设计界的大事件,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20世纪延生的新一代设计师的宣言而引起了巨大反响的同时,也清楚地显示出日宣美的创作主导权由老一代渐渐转移到已经日趋成熟的新一代的身上。因而,这一年也被视为日本平面设计的确立之年。

1961~1965年,这5年可以称为"日宣美"最为充实和成熟的阶段,从1960年的国际设计大会到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宣美的设计师积极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参与国际交流,向海外推介会员作品,走上了一条充满自信的发展之路

往往一个事物到达高峰的时候,离低峰就不远了。

正所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当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贪婪的人们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滋生腐败,而腐败也像可怕的蛀虫一样,侵蚀着"日宣美"。一些有野心、利益熏心的策略家们把持着它,进行各种令人作呕的黑幕操控,曾经辉煌的日宣美渐渐脱离了原有的宗旨,变成了实现个人野心的平台。慢慢日益腐化的日宣美激起了民愤,组织的专业性遭到了人们的强大质疑,曾经的辉煌和做出的成绩也只能成为历史。最后这样一个庞大的设计组织只能土崩瓦解,令人惋惜,日本设计界也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日本设计中心

日本设计中心(NDC)于1960年3月正式成立。

NDC的成立可以说是具有非凡意义,同时也是时代推进的必然产物。

设计师铃木松夫在与经营者们的接触中意识到,今后企业发展所依靠的力量将会是广告,因此考虑创立一个组织来推动日本的广告设计。铃木松夫与小川正隆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说服了龟仓雄策和原弘加入,而龟仓雄策又将山城隆一也一并拉入。铃木松夫也就是后来NDC的社长。

于是,在东芝、丰田汽车、尼康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下,NDC成立了。由于三位元老的吸引力,NDC一成立便集结了一大批日本最高水准的设计师、文案和摄影师。而在此之后,依然源源不断地有优秀力量加入。

NDC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多个年头。这五十年间,NDC设计出了众多给人以鲜明印象、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设计作品,除了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海报和标志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计外,甚至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风景的丰田汽车,无印良品等日本品牌,也都来自于NDC。

而这些作品的创造者,无论现在依然在NDC的内部探索新的可能性,还是在NDC的外部开拓出了新的天地,他们都曾怀抱热情进入NDC,在对设计的理解和专业技能上有所收获和突破,同样,对NDC乃至日本设计界也有所影响和贡献。

除以上内容外,日本设计之所以崛起这么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拿来主义

学习西方,走捷径,以迎合国际市场。譬如日本的汽车工业,一开始便引进了西方最先进的生产线,起步虽远远晚于欧美,但站在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前列,避免了走美国"计划性废止制"的弯路;继承了欧洲汽车制造业"内重质量,外部造型朴素"的优点,以其良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及新颖的外型设计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上汽车第一生产大国。

正是因为擅于扬长避短,日本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才走了一条直线发展的捷径。

2.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

在这方面成就卓著的要首推索尼公司。例如1978年它推出的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盒式磁带放音机"Walkman"风靡全球至今畅销不衰,该设计成为日本设计的一个里程碑。索尼公司不断创新,把销售利润的10%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因此其产品常常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索尼公司创造了电子世界的许多第一,成为日本企业技术与设计起飞的缩影。

3.提倡"以人为本、为人设计"的宗旨

日本设计的无微不至创造了市场,引导了消费。如三洋公司为了迎合儿童的使用需求,在1988年推出名为"RoBo"的系列录音机和收音机,因其鲜艳的色彩、粗大的按钮把高科技产品玩具化,从而吸引了大量儿童消费群体。

4.重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这是由日本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日本民族有极强的凝聚力和集体感,他们强调集体荣誉,崇尚集体主义工作方式。大部分设计师都是驻厂设计师,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业设计班子;对某种产品的设计汇集大家的智慧,以此与同类产品竞争;中小企业则与设计事务所合作。GK设计事务所之所以可以由不到10名设计师的小公司壮大为今天日本最大的设计咨询公司,正是因为这种积极合作的结果。

5.对设计和设计教育的重视

日本从小学开始进行美学教育,四年级就开设了设计教育课程。设计教育的普及是设计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的大力扶持使设计活动蓬勃发展,设计的概念深入民心。例如,从50年代起,日本出口贸易组织每年选派五六名学生赴欧美学习设计,同时该组织还多次举办高层次的设计研讨活动。通产省把1989年定为"日本设计年",动员650万国民投入到设计年活动中,并举办了"1989年世界设计博览会"。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三、中国设计的发展:

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设计发展从改革开放迎来了春天。十年文革,百业待兴,设计从一个大字报、政治宣传画的政治工具发展成一个服务人民的创意产业。一切从无到有、从启蒙到发展,短暂却很快速的进步,令国人兴奋。



大上海歌女舞动的二三十年代,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那时的中国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之路,这个时候中国设计受西方的影响也悄然而生。北津上广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追随着现代化的潮流,而在设计领域,由西方传入的现代设计理念影响着现代化的都市,

堪称经典的"月份牌"应运而生。

十九世纪末产生的"月份牌",被贪婪的殖民者结合中国仕女画、年画和山水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促销,以赚去中国贫苦人民的血汗钱。民族危难之时,必有有志之士挺身而出,民族企业同样采用"月份牌"这种有效的广告方式来振兴和发展我国民族事业。二三十年代的高峰时期,也诞生了以郑曼陀、杭稚英、金梅生等为代表的一批"月份牌"画家。当时的"月份牌",最具视觉美感和本土特色,创造了中国近代平面设计的辉煌,同时对中国当代设计发展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继"月份牌"以后,中国平面设计理应蓬勃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历史的羁绊,中国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滞发展,当时的设计脱离了原来的宗旨,成为了服务政治的工具。直到改革开放,平面设计的先驱者们在设计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得以让中国设计在短短的三十年高速发展中,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创意产业也从最初的模仿走向了"原创"之路。中国开始从跟着别人走,到现在将设计做到极致,重新定义未来和生活,中国的设计正在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

前一段时间跟朋友 @马飞扬TIME 讨论此话题,一起总结出了中国设计这三十年来的起起伏伏。

1.1985年-1990年


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大家什么都不太懂,看到国外那些大公司进来这个市场,看着他们个个都抱着本vi手册,所以本土很多新起的公司大多觉得有vi就能有品牌,一套vi就能卖个十多万(那时候的十多万可不象现在的十多万),那时候就是你会做标志,会vi全套设计就能发财,因为没互联网普及,咨询沟通都很封闭,压根就没人知道你做得好与不好。那年代是平面公司和点子公司占山为王的年代,真的是你做个文印店都能发。印刷厂往往是那时候开始发迹的。这个时候以陈幼坚、靳埭强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设计师开始崛起。

2.1990-2000年


4a公司在中国崛起,给人感觉就是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个年代不得不说是烧钱的年代,因为那个时代的人长期的压抑,长期的物资匮乏,导致大爆发。而且那年代的受众并不是那么的精明,确实也没有什么消费标准、标杆可以参照,所以电视里卖什么,他们就买什么,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什么爱多vcd、小霸王学习机之流广告横行霸道,那时代只要你敢用钱砸广告,那就能大卖,有钱可以任性,就是这么不讲理。所以那段时间确实养肥了很多广告公司与4a公司。而这十年,第一代设计师继续发光发热,引领设计风潮。而第二代设计师也开始慢慢崛起。这十年,设计行业可以说是抢钱的年代,企业家即是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企业标志设计的参与者,当时,红桃K,金太阳这些企业工作的设计师,可以说赚钱的盆满钵盈,设计能力虽然没有现在的设计师强,但是赚的钱却比我们多的多。

3.2000年-2005年


受众已经开始聪明起来了,随着互联网的进入,他们已经会分辨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且电视广告不再称王称霸,起码他们都知道穿个耐克要比李宁有面子。这个时代我们可以认为是终端为王的年代,已经开始考虑到深度分销、促销、活动互动这些专业性话题,所以终端呈现和体验店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个是属于展览展示公司发财的年代。做三维设计还会做品牌形象店的在这年代老吃香了。 2000年的到来,也正是奠定第二代设计师的地位。

4.2005-2010


营销咨询公司牛起来的年代,这年代,企业已经不太相信平面设计和乱砸广告,这个时候叶茂中等人开始崛起,做概念,做定位。他们看到了企业的中国式迷茫,因为企业沿用那套4a公司的外来和尚战略很多地方实在是走不通、想不明,所以,一群营销大师先行一步占领市场,让企业看到了回头钱,也知道了自己有时候不能做战略需要外请。这个时候设计师处于一个什么角色呢?已经是锦上添花的角色了,处于一个如何帮战略公司的战略落地的工作。也该是那些做战略的发财。

当然,这个2000-2010年,真的不得不提地产,多亏了地产,这个时候养活了很多设计公司,可以说地产品牌设计是传统设计公司的一根救命稻草吧!如果没地产包月设计的拯救,很多传统设计公司这时候就该废了。

5.2010年-2015年


互联网交互体验的年代,互联网已经非常成熟了,虽然我们还是打不开facebook,但是并不妨碍信息的传播,国外有什么好的设计、好的项目,我们这边基本都能收到,传统的画册已经完全被电子版取代,终端店渐渐都该倒闭的倒闭,该关门的关门。所以,将来的设计师要做生意的话,就不要再去研究那些传统设计印刷的东西,除非你是做药品(注:是正儿八经的药,刚需的那种,不是那种"谁用谁知道")或者快销品(例如给红牛或者可口可乐做饮料罐的、做烟盒),否则真的需要想想办法了。更多的放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这三个载体上。

2010年之后,也是80后为代表的第三代设计师的崛起。目前,80后为首的设计师已经成为设计界的中坚力量,相信我们会继续为中国设计事业的发展而努力的。而第四代90后设计师中,并无出现领军人物。

最后 @马飞扬TIME 也感悟到:

虽然我拿着央美的学位,但是学院派的东西真的不是特别适合工作,我在做大学毕业设计的时候就跟导师沟通过,我说这些毕业设计的要求根本就是纸上谈兵啊,他们将来能进入市场么?私下导师跟我解释,我们做毕业设计真的不是为了商业而生的,而是为了前瞻性设计,我们老师平时做项目也不会往这上面靠。(用大学学到的知识混社会真的是杯水车薪)。

真正启蒙我商业设计的那位仁兄也没读过什么大学,甚至连中专都不是学设计的。他的经历颇为神奇,2000年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在快餐馆做服务员,老板看他业余会点美术功底(业余爱好画漫画,曾在《漫友》画过些不温不火的短篇),老板就让他画餐厅的手绘海报,存了点钱就拿去买了台二手电脑,然后闭关狠学,结果有了点基础了就去混迹各种广告公司,然后有能力了就开始进入4a公司锻炼,最后,出身并不高的他却不妨碍他在国际上拿了n个大奖(大家耳熟能详的什么设计年鉴、亚太年鉴、包括获得五角设计的认可和接见),现在说他很成功倒算不上,但是在大城市也有车有房有自己的公司,一个半路出家的中专生为起点。人家那真的是一招一式狠学出来的。

可见,是不是科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比科班更努力的心。笨鸟可以先飞,不飞的只能是鸡。

市场不规范才有机会,浑水才好摸鱼,如果像国外市场广告法那么规范,哪有我们吃饭的份?拷个素材,版权费都够喝一壶的。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总结: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只有短短三十年时间,而最近十年,设计行业组织才开始遍地开花,

从香港設計師協會到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再到广州平面设计师联盟。全国上上下下有二十多个地区成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协会。而2008年深圳设计之都的崛起,也是中国设计行业的里程碑。当然我在这里还要介绍一个组织叫做:CDS中国设计师沙龙。

中国设计师沙龙(以下简称CDS)是中国首个立足于民间一线设计力量的全国性行业交流平台。自2011年初开始,CDS一直致力于各种学界、行业内的经验交流与学术活动。尤其是在与各地方行业力量的交流上作出了大量的尝试,通过这个平台使跨地域行业交流实现了可能,为活跃我国行业学术气氛,拓展一线从业人员的视野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气韵中国"全国大型巡展,到"拒绝雾霾全民行动暨首届中国雾霾主题公益海报作品展"。无一不在推动中国设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其"雾霾"主题的海报展也受到大批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

最近也发生一件事,由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发起的 "铭记1213国家公祭日国际海报邀请展"在南京开展。其意义在于:"我们想通过一种智慧的方式,或者一种特别的视觉语言,来纪念那段历史。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在活动现场,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成员接受CCTV记者采访!这对于我们中国的设计发展来说,也是一项重大的创举。

前一段时间,农夫山泉发布了三款最新的产品。我们先不说水怎么样,单从营销推广和产品设计方式上来说,农夫山泉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品牌,重视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从东方树叶开始,就能看出农夫山泉高层对设计的重视,中国的品牌推广开始由烂设计+大明星+砸广告的方式向国际化的方式过渡,所以,农夫山泉对设计的重视和包容度真心很赞!相较同行其对设计的意识有质的超越!这也标志着属于中国设计师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90后的设计师 @喜欢摄影却又爱画画的设计师 ,也有自己对设计感悟:

在我看来,中国的设计发展的有些畸形,抛开整体的设计环境不讲,我们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考量,我认为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内心普遍有些浮躁,这点非常不好,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不去考虑设计本身的价值与内涵,会导致我们的设计作品缺少"精神"。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们首先就要戒掉浮躁,中国的设计需要沉淀下来,需要从本质上去思考,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做到良性发展。

作为90后,我想和我的同龄人们说:既然,我们选择了设计这条道路,那么就请你去热爱她,用心去做设计。戒掉浮躁,戒掉抄袭的通病。平时,我们要多看、多做、多积累、多参加一些设计比赛,充实自己的设计生活。同时,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文化内涵,了解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智慧宝库,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势必会成为中国设计发展的沃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的我们更要去了解,我们要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相信,在我们这群年轻人中间就会出现那位90后设计师的领军人物。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下面是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非常有幸采访了创研综合设计研究所研究员张子建老师,并且整理出了三个问答分享给大家。(G:Goodmor宁,Z:张子建)

G:张老师,您从事设计行业多年,如何看待中国目前设计行业现状?

Z:改革开放后,设计业才开始慢慢发展,到现在,虽然跟日本、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发展时间短,但是我们发展的速度很快,可发展时间短会出现一个问题,中国设计行业的历史积淀和转换过程几乎没有,很多都是跳跃性发展,最为基础的东西明显缺失。目前,中国的现状蜕变性的基础是不足够的。而且因为市场需求及发展需求的缘故,导致对于设计行业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成整个行业的质量其实是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

G:对比起日本和西方设计,我们有比较大的差距,您觉得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

Z:我觉得主要是对于本土文化的学习,也可以说是把东方文化向设计化的转变,日本设计,它能把东方的气质跟现代设计很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核心。我们跟西方设计学习,主要在商业操作层面上。尤其是跟美国学,比如设计咨询、设计思维、市场调研等。而商业价值这块,我觉得非常重要。而对于文化的挖掘反而可以跟日本学习。

G:您每年都会做很多对设计有意义的事,您觉得做这些事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如何推动中国设计行业发展?

Z:每年我做那么多事情,其实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把意识观念传播出去。一方面是设计的商业价值,这个商业价值可以用设计咨询的工作方式来进行。从而达到普及和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它的社会性,社会性主要通过一些设计活动来传播。比如近期的雾霾展,还有"社会×创意"系列大赛等,这些都是社会性的一个表现,这两部分加在一起,除了对商业化思考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思考,这两个都能促进商业本身观念的更新。

因为观念的更新会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你写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最大的作用应该是给设计师带来一些启发。去帮助他们更加理解设计的本质,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设计师进行观念的转变。

而对于设计的理解,张子建也有独特的看法,首先它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而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设计师只是把这种本能、天赋通过不断地训练,使其最大化用于职业中。

其次, 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它面对的是多学科的交叉问题。我们通过设计这种行为,调动相关学科知识来解决某一个问题。

第三,设计是一个当下的行为。了解这点非常的重要,它既不是过去的行为,也不是未来的行为。设计只解决当下的问题,它也不去追求永恒的正确答案,而是合适的答案。总有些设计师希望通过设计来解决遥远未来的问题,但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可笑的。因为,现在得出的答案在未来一定会失效。

总结下设计是什么:设计行为是人类的本能,它会调动所有学科的知识,针对当下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

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

在文章最后,我想谈一下我对日本设计的一些看法。

1.日本设计关键词:简洁、写意、孤傲、细腻。

2.日本设计印象:


整体印象就如第一个问题所答的四点,这里我想特别谈一下孤傲这点。

在大部分国家,所谓的好设计或者设计的标准都是相对固定的。但在日本,几乎不存在固有的标准,并由此催生了一些界定模糊的、奇异的设计,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日本的设计形态显得独具一格,从中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

这种气质的形成或许跟国民性和本土文化有关,其中充斥着日本人特有的拼搏精神,换言之就是勇气。对于大多数国家的商业设计来说,都或多或少地习惯向商业设计妥协,墨守于刻板的标准,但日本设计师体现的更多是革新,往往能创造出一些超越框架之上的更为精彩的产物。

3.欣赏的日本设计:


太多了,原研哉、佐藤可士和、仲条正义、福田繁雄等等。

我想到之前和朋友的对谈,关于做设计时是否一定要表现出"美"这个特质。其实普遍的设计师认为,做设计就是要把东西做得好看,就好比人与人相处时,如果一个人表现得礼貌、清爽、身上散发着芳香的味道,就显得更加亲切一样,我们所接受的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就是表象上的美观,这种理解程度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我们生活周遭的设计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甚至还很差的状态,所以我们还仅在追求"让它们变得更好看些",而日本是到处都被设计过的国家,这导致他们有很高的整体审美水平,并由此呼唤更别致和气质不同的设计,很多优秀的日本设计师在设计时,开始把美放到次要的位置,这其中会有程度上的区分,而程度的差异也体现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果说不把"好看"当做一种需求,会不会使得这个东西变得难看,答案是否定的。反之,它或许会呈现出另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态度和表达变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仲条正义正是如此,他就具有一种"拼"的力道。仲条正义的作品始终把"好看"放到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更着重表达对一件事物的个人化解读。这种表达跟意识流有所不同,不是随意的想象和叙述,而是基于他独有的逻辑和语汇,用他自己的语言,甚至说是他自己发明的语言来加以诠释。他在把文字图像化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弱化文字的易读性和美感,更多的是让文字本身散发一种意境,强调细腻且饱满的感受。

举个例子:煲一锅汤,做料理的人会往汤里放一些佐料,他的本意并不是让品尝的人明显地喝出这汤里都加了什么东西,但真实的体会就是,味觉层次更加丰富了,这就是料理人的技巧,好设计就是这样的,你用了很多设计手法,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一种味道",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味道,这是特别重要的。仲条正义厉害之处就在于把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融汇在了一起,其中包含他对于文字本身的见解、经验以及情感上的琢磨。

日本设计参考文献:

1. 《日本设计史》(日本デザイン史)竹原あき子、森山明子主编 美术出版社

2. 《日本近代设计史》(日本の近代デザイン史) 长田谦一、樋田丰郎、森仁史编美学出版

3. 《JACC—日宣美20年》濑木慎一编辑 日宣美解散委员会刊行1971年发行

4. 《日宣美的时代——日本平面设计1951~1970》

(日米の宣時代――日本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1951 ~ 1970)濑木慎一、田中一光、佐野宽主编 2000年第1次印刷

5. 《平面设计的世纪》(平面の設計の世紀)平面设计的世纪编辑委员会株式会社美术出版社2008年初版

6. 《战后日本设计》(戦後日本のデザイン)内田繁主编株式会社みすず书房

2011年发行

7. 《武藏野美术大学的设计2设计档案50sto70s》 (武蔵野美術大学の設計デザイン50s to 70sファイル2)柏木博、寺山祐策主编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图书馆-造型研究中心发行

中国设计参考文献:

1. 《中国设计史》胡光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出版

2. 《中国艺术设计史》 赵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出版

3. 《试论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刘萍科技创新与应用

4. 《讨论平面广告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宋衬美术教育出版社 2010年出版

5. 《中国平面广告国际化进程趋势研究》 田甜

6. 《平面广告新思维》 李巍重庆出版社2001年出版

7. 《创意中国》 廖灿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出版

8. 《中国元素设计》 陈原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DDR爱好者之家 Design By 杰米
广告合作:本站广告合作请联系QQ:858582 申请时备注:广告合作(否则不回)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后门、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
DDR爱好者之家 Design By 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