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VM 框架
近年来前端一个明显的开发趋势就是架构从传统的 MVC 模式向 MVVM 模式迁移。在传统的 MVC 下,当前前端和后端发生数据交互后会刷新整个页面,从而导致比较差的用户体验。因此我们通过 Ajax 的方式和网关 REST API 作通讯,异步的刷新页面的某个区块,来优化和提升体验。
MVVM 框架基本概念
在 MVVM 框架中,View(视图) 和 Model(数据) 是不可以直接通讯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 ViewModel 这个中间介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当用户操作 View(视图),ViewModel 感知到变化,然后通知 Model 发生相应改变;反之当 Model(数据) 发生改变,ViewModel 也能感知到变化,使 View 作出相应更新。这个一来一回的过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双向绑定。
MVVM 框架的应用场景
MVVM 框架的好处显而易见:当前端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 Ajax 请求对数据持久化,只需改变 dom 里需要改变的那部分数据内容,而不必刷新整个页面。特别是在移动端,刷新页面的代价太昂贵。虽然有些资源会被缓存,但是页面的 dom、css、js 都会被浏览器重新解析一遍,因此移动端页面通常会被做成 SPA 单页应用。由此在这基础上诞生了很多 MVVM 框架,比如 React.js、Vue.js、Angular.js 等等。
MVVM 框架的简单实现
模拟 Vue 的双向绑定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MVVM 框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虚线方形中就是之前提到的 ViewModel 中间介层,它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另外可以发现双向绑定流中的 View 到 Model 其实是通过 input 的事件监听函数实现的,如果换成 React(单向绑定流) 的话,它在这一步交给状态管理工具(比如 Redux)来实现。另外双向绑定流中的 Model 到 View 其实各个 MVVM 框架实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都用到的核心方法是 Object.defineProperty(),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进行数据劫持,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捕捉到相应变化,从而进行后续的处理。
Mvvm(入口文件) 的实现
一般会这样调用 Mvvm 框架
const vm = new Mvvm({ el: '#app', data: { title: 'mvvm title', name: 'mvvm name' }, })
但是这样子的话,如果要得到 title 属性就要形如 vm.data.title 这样取得,为了让 vm.title 就能获得 title 属性,从而在 Mvvm 的 prototype 上加上一个代理方法,代码如下:
function Mvvm (options) { this.data = options.data const self = this Object.keys(this.data).forEach(key => self.proxyKeys(key) ) } Mvvm.prototype = { proxyKeys: function(key) { const self = this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 key, { get: function () { // 这里的 get 和 set 实现了 vm.data.title 和 vm.title 的值同步 return self.data[key] }, set: function (newValue) { self.data[key] = newValue } }) } }
实现了代理方法后,就步入主流程的实现
function Mvvm (options) { this.data = options.data // ... observe(this.data) new Compile(options.el, this) }
observer(观察者) 的实现
observer 的职责是监听 Model(JS 对象) 的变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用到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 和 set 方法,当要获取 Model(JS 对象) 的值时,会自动调用 get 方法;当改动了 Model(JS 对象) 的值时,会自动调用 set 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数据的劫持,代码如下所示。
let data = { number: 0 } observe(data) data.number = 1 // 值发生变化 function observe(data) { if (!data || typeof(data) !== 'object') { return } const self = this Object.keys(data).forEach(key => self.defineReactive(data, key, data[key]) )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ue) { observe(value) // 遍历嵌套对象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get: function()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newValue) { if (value !== newValue) { console.log('值发生变化', 'newValue:' + newValue + ' ' +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 } }) }
运行代码,可以看到控制台输出 值发生变化 newValue:1 oldValue:0,至此就完成了 observer 的逻辑。
Dep(订阅者数组) 和 watcher(订阅者) 的关系
观测到变化后,我们总要通知给特定的人群,让他们做出相应的处理吧。为了更方便地理解,我们可以把订阅当成是订阅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当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有更新时,那么它会把内容推送(update) 到订阅了它的人。
那么订阅了同个微信公众号的人有成千上万个,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是要 new Array() 去存放这些人(html 节点)吧。于是就有了如下代码:
// observer.js function Dep() { this.subs = [] // 存放订阅者 } Dep.prototype = { addSub: function(sub) { // 添加订阅者 this.subs.push(sub) }, notify: function() { // 通知订阅者更新 this.subs.forEach(function(sub) { sub.update() }) } } function observe(data)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ue) { var dep = new Dep() observe(value) // 遍历嵌套对象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get: function() { if (Dep.target) { // 往订阅器添加订阅者 dep.addSub(Dep.target)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newValue) { if (value !== newValue) { console.log('值发生变化', 'newValue:' + newValue + ' ' +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dep.notify() } } }) }
初看代码也比较顺畅了,但可能会卡在 Dep.target 和 sub.update,由此自然而然地将目光移向 watcher,
// watcher.js function Watcher(vm, exp, cb) { this.vm = vm this.exp = exp this.cb = cb this.value = this.get() } Watcher.prototype = { update: function() { this.run() }, run: function() { // ... if (value !== oldVal) { this.cb.call(this.vm, value) // 触发 compile 中的回调 } }, get: function() { Dep.target = this // 缓存自己 const value = this.vm.data[this.exp] // 强制执行监听器里的 get 函数 Dep.target = null // 释放自己 return value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当构造 Watcher 实例时,会调用 get() 方法,接着重点关注 const value = this.vm.data[this.exp] 这句,前面说了当要获取 Model(JS 对象) 的值时,会自动调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 方法,也就是当执行完这句的时候,Dep.target 的值传进了 observer.js 中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 方法中。同时也一目了然地在 Watcher.prototype 中发现了 update 方法,其作用即触发 compile 中绑定的回调来更新界面。至此解释了 Observer 中 Dep.target 和 sub.update 的由来。
来归纳下 Watcher 的作用,其充当了 observer 和 compile 的桥梁。
1 在自身实例化的过程中,往订阅器(dep) 中添加自己
2 当 model 发生变动,dep.notify() 通知时,其能调用自身的 update 函数,并触发 compile 绑定的回调函数实现视图更新
最后再来看下生成 Watcher 实例的 compile.js 文件。
compile(编译) 的实现
首先遍历解析的过程有多次操作 dom 节点,为提高性能和效率,会先将跟节点 el 转换成 fragment(文档碎片) 进行解析编译,解析完成,再将 fragment 添加回原来的真实 dom 节点中。代码如下:
function Compile(el, vm) { this.vm = vm this.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el) this.fragment = null this.init() } Compile.prototype = { init: function() { if (this.el) { this.fragment = this.nodeToFragment(this.el) // 将节点转为 fragment 文档碎片 this.compileElement(this.fragment) // 对 fragment 进行编译解析 this.el.appendChild(this.fragment) } }, nodeToFragment: function(el) { const fragment = document.createDocumentFragment() let child = el.firstChild // △ 第一个 firstChild 是 text while(child) { fragment.appendChild(child) child = el.firstChild } return fragment }, compileElement: function(el) {...}, }
这个简单的 mvvm 框架在对 fragment 编译解析的过程中对 {{}} 文本元素、v-on:click 事件指令、v-model 指令三种类型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Compile.prototype = { init: function() { if (this.el) { this.fragment = this.nodeToFragment(this.el) // 将节点转为 fragment 文档碎片 this.compileElement(this.fragment) // 对 fragment 进行编译解析 this.el.appendChild(this.fragment) } }, nodeToFragment: function(el) {...}, compileElement: function(el) {...}, compileText: function (node, exp) { // 对文本类型进行处理,将 {{abc}} 替换掉 const self = this const initText = this.vm[exp] this.updateText(node, initText) // 初始化 new Watcher(this.vm, exp, function(value) { // 实例化订阅者 self.updateText(node, value) }) }, compileEvent: function (node, vm, exp, dir) { // 对事件指令进行处理 const eventType = dir.split(':')[1] const cb = vm.methods && vm.methods[exp] if (eventType && cb)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Type, cb.bind(vm), false) } }, compileModel: function (node, vm, exp) { // 对 v-model 进行处理 let val = vm[exp] const self = this this.modelUpdater(node, val) node.addEventListener('input', function (e) { const newValue = e.target.value self.vm[exp] = newValue // 实现 view 到 model 的绑定 }) }, }
在上述代码的 compileTest 函数中看到了期盼已久的 Watcher 实例化,对 Watcher 作用模糊的朋友可以往上回顾下 Watcher 的作用。另外在 compileModel 函数中看到了本文最开始提到的双向绑定流中的 View 到 Model 是借助 input 监听事件变化实现的。
项目地址
本文记录了些阅读 mvvm 框架源码关于双向绑定的心得,并动手实践了一个简版的 mvvm 框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项目演示
项目地址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后门、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
《魔兽世界》大逃杀!60人新游玩模式《强袭风暴》3月21日上线
暴雪近日发布了《魔兽世界》10.2.6 更新内容,新游玩模式《强袭风暴》即将于3月21 日在亚服上线,届时玩家将前往阿拉希高地展开一场 60 人大逃杀对战。
艾泽拉斯的冒险者已经征服了艾泽拉斯的大地及遥远的彼岸。他们在对抗世界上最致命的敌人时展现出过人的手腕,并且成功阻止终结宇宙等级的威胁。当他们在为即将于《魔兽世界》资料片《地心之战》中来袭的萨拉塔斯势力做战斗准备时,他们还需要在熟悉的阿拉希高地面对一个全新的敌人──那就是彼此。在《巨龙崛起》10.2.6 更新的《强袭风暴》中,玩家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海盗主题大逃杀式限时活动,其中包含极高的风险和史诗级的奖励。
《强袭风暴》不是普通的战场,作为一个独立于主游戏之外的活动,玩家可以用大逃杀的风格来体验《魔兽世界》,不分职业、不分装备(除了你在赛局中捡到的),光是技巧和战略的强弱之分就能决定出谁才是能坚持到最后的赢家。本次活动将会开放单人和双人模式,玩家在加入海盗主题的预赛大厅区域前,可以从强袭风暴角色画面新增好友。游玩游戏将可以累计名望轨迹,《巨龙崛起》和《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 经典版》的玩家都可以获得奖励。
更新日志
- 小骆驼-《草原狼2(蓝光CD)》[原抓WAV+CUE]
- 群星《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320K/MP3][105.02MB]
- 群星《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FLAC/分轨][480.9MB]
- 雷婷《梦里蓝天HQⅡ》 2023头版限量编号低速原抓[WAV+CUE][463M]
- 群星《2024好听新歌42》AI调整音效【WAV分轨】
- 王思雨-《思念陪着鸿雁飞》WAV
- 王思雨《喜马拉雅HQ》头版限量编号[WAV+CUE]
- 李健《无时无刻》[WAV+CUE][590M]
- 陈奕迅《酝酿》[WAV分轨][502M]
- 卓依婷《化蝶》2CD[WAV+CUE][1.1G]
- 群星《吉他王(黑胶CD)》[WAV+CUE]
- 齐秦《穿乐(穿越)》[WAV+CUE]
- 发烧珍品《数位CD音响测试-动向效果(九)》【WAV+CUE】
- 邝美云《邝美云精装歌集》[DSF][1.6G]
- 吕方《爱一回伤一回》[WAV+CUE][454M]